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学习指导

http://www.hteacher.net 2021-12-25 15:21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四十九天

知识碎片:品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利用对偶故事法,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1.自我中心阶段/无律阶段(2-5岁)

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

2.权威阶段/他律阶段(6-7岁)

尊重权威和年长者的命令。

3.可逆阶段(8-10岁)

规则已经具有了一种保证互相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规则面前、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关系,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

4.公正阶段(11-12岁)

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的角度出发去判断。

(二)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法”,最典型的就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他以道德判断的发展代表道德认识的发展,进而代表品德发展的水平。

1.前习俗水平(9岁以前)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因为恐惧惩罚而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

2.习俗水平(10-20岁)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评判一个行为是否道德最重要的是看该行为是否遵守法律和社会习俗。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法律被看做是一种社会契约,而非铁板一块。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良心公正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

【日积月累·单选】暑假结束后,小凡同学回到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同学相处时变得更加礼貌温和,在日常班级生活中也变得更遵守班级规则,如果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小凡同学这种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发展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答案】B

第五十天

知识碎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儿童多动综合症

高峰发病年龄:8-10岁

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主要特征: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

2.学习困难综合症

某些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因神经系统的某种或某些功能性失调,使其在听、读、写、算方面能力降低或发展较慢,以致陷入学习困难。

(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

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2.抑郁症

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强迫症

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森田疗法:强调放弃对强迫症状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日积月累·单选】一个学生总是一遍遍地数课后自己走过了多少台阶。这个学生可能有( )问题。

A.学习困难综合征 B.恐惧症

C.厌学症 D.强迫症

【答案】D

第五十一天

知识碎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方法

(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

(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松弛训练(雅各布松首创)

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

2.系统脱敏法(沃尔朴首创)

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3.肯定性训练/自信训练/果敢训练

自我肯定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1)请求别人为自己做事;(2)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3)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三)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理性情绪辅导方法/ABCDE方法(艾里斯提出)

观点: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可许多人只注意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和C的关系。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

【日积月累·单选】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答案】A

第五十二天

知识碎片: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

道德认识——基础

道德情感——催化剂、内部动力

道德意志——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关键、衡量标志

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②注重多端性;③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

教育者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

“两化”: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思想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

“两化”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

德育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

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长期反复的结果:非一蹴而就、需长期反复培养实践

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

【日积月累·单选】每到冬天,廖兵同学早上就迟迟不肯起床,导致经常迟到,他也意识到自己应该早起,但还是忍不住赖床。为改掉廖兵的不良习惯,班主在赵老师可以加强其( )的训练。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第五十三天

知识碎片:德育原则

1.疏导/循循善诱

贯彻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贯彻要求:①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3.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教育

定义: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长善救失

定义: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贯彻要求: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②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日积月累·单选】教师在教育一学生时,只看到其缺点而粗暴对待他,这违背了德育中的哪项原则?( )

A.长善救失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性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答案】A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资格准考证打印入口

教师资格准考证打印时间

教师资格准考证打印流程

教师资格报名时间

责任编辑:刘绍文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资格证国考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趋势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生心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行为主义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皮亚杰的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记忆的过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主任工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