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23广东教师考试教综教育学-《论语》中体现的教育思想

http://guangdong.hteacher.net 2023-06-08 10:10 广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论语》中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原则理解

启发诱导原则意指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古语含义

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不要去启发他。

(二)因材施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闻斯行诸。

1.原则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法。

2.古语含义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看他是怎么做的,观察他这样做的理由,考察他安的什么心。这样从三个方面了解一个人,可以了解此人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体现出孔子不同学生不同的特点。

闻斯行诸:闻:听到;行:践行。这是孔子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白话释义:

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所以要约束他。”孔子在教育学生时看到了学生的特点,同样的问题给了不同的回答,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

(三)疏导性原则——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原则理解:

疏导性原则属于常用的德育原则之一,强调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应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的认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2.古语含义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四)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力行近乎仁。

1.原则理解:

学思行结合体现的是孔子的教学过程,学习,思考,践行结合在一起。

2.古语含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倦怠。所以学习要和思考结合在一起。

力行近乎仁:努力践行就能达到仁义的境界。

(五)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原则理解

巩固性强调复习。

2.古语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六)学习情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原则理解

孔子认为教学过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愉快学习。

2.古语含义

知晓某个知识道理的不如对这个知识感兴趣的,对这个知识感兴趣的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

(七)终身学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原则理解

终身学习强调活到老学到老。

2.古语含义

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体现出孔子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在学习。

(八)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原则理解

以身作则,强调榜样的重要性。

2.古语含义

如果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别人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自身不端正,即使多次强调别人也不会服从的。

(九)德才并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原则理解

孔子教育学生时除了培养他的才能以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品德。

2.古语含义

人要有远大志向,要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自己的志向;言行举止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仁爱,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道、德、仁体现孔子重视人的德行,艺体现一个人的才学。

(十)全心全意教导——“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原则理解

孔子教育学生是全心全意的,没有保留。

2.古语含义

“你们以为我有什么隐藏的吗?我没有什么隐瞒的,我一言一行都与你们在一起,把我所有知道的都传授给你们,这就是我孔丘。”

以上就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论语的相关内容,接下来用题目来测试一下自己有没有掌握吧!

【小试牛刀】

【单选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怎样的教学原则( )。

A、疏导性原则 B、启发诱导 C、教学相长 D、泛智教育

解析:B。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观点,体现了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

A项疏导性原则属于常用的德育原则之一,强调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应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的认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论语中常用“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孔子的疏导性原则,故A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C项教学相长最早出自《礼记·学记》中,强调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D项是夸美纽斯的观点,泛智教育指的是“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与题干不符,排除。综上,此题选B。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资格审查

教师招聘面试时间

教师招聘面试技巧

教师招聘资格复审名单

责任编辑:文文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广东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学测验的信度、效度、难度及区分度杜威的“三四五”“学科课程”vs“经验课程”大区分教学原则的“金科玉律”——直观性原则“性三品说”的一路由来教育学知识点-“词源”知多少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