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yunnan.hteacher.net 2019-03-19 10:26 云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能说出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能区分横波与纵波。
2.能结合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并绘制出示意图。
3.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能用图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本文由云南教师招聘网编辑整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地震波与深度变化示意图,总结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提高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
进行的探索实践,增强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特征。
【难点】
通过地震波波速与深度变化关系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并分析圈层结构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导入。教师介绍科幻小说《地心游记》的主要内容。那么同学觉得我们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究地球的内部到底是怎样?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划分依据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书上内容,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是依据什么来划分?
(2)为什么可以通过这个物质来划分?
【学生回答】
(1)地震波。
(2)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教师总结】
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空间结构?总体来说还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性质不均一,不同深度上性状、组成不同。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本文由云南教师招聘网编辑整理!
【问题】
(1)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过几次明显的变化?发生明显变化的深度是多少?名称是什么?
(2)描述地震波变化后的状态,并分析其原因?
【学生回答】
(1)两次,一次在地下33千米处,另外一次在地下2900千米处,分别叫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地震波通过莫霍面之后,横波和纵波速度都增加;在通过古登堡面之后,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原因不同深度的性质不同,古登堡面之下横波消失,纵波降速,2900千米以下可能是液体,之上是固体。
【教师总结】
(1)从地球内部的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2次突然变化,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
不连续面。其中第一次发生明显变化发生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将这个不连续面称为莫霍界面不连续面的深度是一个平均值,不同的地方深度不一样,陆地上厚,海洋上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2)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有明显增加。第二次发生明显变化发生在地下2900千米处,将这个不连续面称为古登堡界面。而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横波完全消失。所以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在2900千米可能液体。
(3)不连续面深度的判断标准是观察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没有发生突然地变化。
【课堂活动】随着我们地球内部圈层认识的不断深入,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
(1)地球内部分为几个圈层?
(2)各层的范围物质组成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
(1)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的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2)地壳位于莫霍面之上,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是固态;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将其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在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古登堡面以下属于地核,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将其划分成内核和外核。
【教师总结】
岩石圈存在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
环节三:巩固提高
【问题】试想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个物质来类比地球的圈层结构?
【回答】半熟的鸡蛋——蛋壳为地壳;蛋白为地幔;蛋黄为地核,本文由云南教师招聘网编辑整理!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课下收集资料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获取地球内部信息?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划分依据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壳、地幔、地核 |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题:简单题11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