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20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及解析144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2-27 16:12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通过续编不同的故事结局,“一题多解”“一题多写”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2.“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中哪条规律的体现(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3.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各种特殊能力,并运用到其它方面的学习的课程是( )。

A.研究型课程 B.基础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4.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

A.布置的课堂练习与教学目标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有变化并具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般知识性、记忆性的练习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D.18周岁以下

6.反应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7.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大学教育论》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普通教育学》

8.某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该生可能存在( )。

A.妒忌心理 B.抑郁状态

C.强迫行为 D.社交恐惧

9.“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0.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

A.女优于男 B.大致相等

C.男优于女 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题干中“一题多解”“一题多写”属于发散思维。故本题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规律。题干说明德育处处都有,说明要统一多方面教育的影响。故本题选C。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故本题选C。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作业布置的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第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第二,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第三,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第四,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第五,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第六,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第七,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此外还要注意作业形式多样化,不能太过单一。故本题选D。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此处说明本题考查的法条属于旧版本。故本题选B。

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语》。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论语》。故本题选B。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因此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故本题选A。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恐怖症。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多见,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属于社交恐怖。故本题选D。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的确定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题干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故本题选B。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力的性别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表现:(1)男女的智力水平大致相等,但是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故本题选B。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报名时间

教师招聘报名入口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欣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公文标题一般由( )组成以下属于公文版头的是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措施是下列哪种因素会导致垄断李某和妻子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子女依照法律规定,下列有关家庭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